月度归档:2018年10月

不散|贾鑫宇

  贾鑫宇

16赛季悬架组组长 17赛季技术总监

时间过得太快了吧,今年轮到我写毕业季的稿子了?既然运营组Miss.Di要求,那我就用平淡的语言努力回忆这四年的人和事吧。

2014年12月14日,我被Gspeed V6.0的悬架组“收留”。

说收留是因为我的笔试成绩全组倒数一二,以现在的选拔标准是进不了车队的。主要当时我不清楚笔试内容,也没找学长打听,所以就只把手头的14年规则背了几遍。不过,笔试成绩没给我带来多大困扰,软件考核和面试也都轻松通过了。

这样看自己有点水。确实,进队前我不知道悬架是干什么的,大脑里只对底盘有个模糊的概念。甚至选择悬架也是因为它是底盘报名表上的第一个志愿,就想这个组可能很厉害吧。但是,那一年想进队也不是特别容易。15赛季吉速只有一个油车,纳新的事通知到了各个校区,宣讲会上400人的阶梯教室挤的水泄不通,竞争压力是有一点点的。我觉得自己能通过考核主要因为两个事吧,一是报名表和笔试试卷填的都很满,二就是在纳新QQ群表现的很积极。还没进队就和很多学长聊得来,提前认识了广宗学长(外号“车模”,15年导向组长)、HRT的邓宇翔大哥等。

就这样,我怀着一份感恩和期待“稀里糊涂”的进了车队。而这个坑,一入就是四年。

新队员往往最留恋自己入队的第一年,我也是。

进队后我被安排到悬架下面的轮边小组,由子恒带着,设计后轮的upright。子恒对我们的要求很严。清楚记着寒假工作的第一天,他就要求我3天学会CATIA然后发一份经过强度刚度校核的upright(当时全队还没普及ANSYS静力学仿真,用CATIA做有限元分析)。那个假期说累也不算累,凭感觉设计一通交上模型后就没什么大任务了。但即使没什么事,子恒也不允许我们白天回寝室,一方面他希望我们能充分利用留校时间学些东西,另一方面因为硬点一直在改,硬点改了就要在当天修改upright的结构。15赛季轮辋从13寸换成10寸,所以硬点的迭代次数可能多了些。最后,我的设计从几个新队员的作品中“脱颖而出”,被用在15车上。刚知道这事的时候,心想upright作为悬架上块头最大的件,今后就交给自己负责了,有一点点骄傲。

15年upright

寒假后,子恒、车模因为某些原因相继离开了,杭哥就开始亲自管理悬架的三个小组,我也开始了被放养,没学长带的日子,这也让我有机会了解杭哥这个悬架组神级存在的人物。杭哥是个典型的工科男,平时沉默寡言,不喜欢交际,连Q群都很少说话,有什么事情都是自己能干就不吆喝我们了。那一年组内的例会也屈指可数。搞线切割加工的时候,大伙轮流看机床,从来都是他和皓哥几个留在实验室熬夜干,然后第二天再叫我们这些新人过去接班。当时看杭哥这么累心里有点过不去,碰见臣哥(15年队长)的时候就抱怨自己没什么活干。臣哥也无奈,说他就这性子,理解一下,以后主动帮他分担点吧。这一年,我还认识了骚哥、凯哥、展哥等一批能力很强的高年级学长,但对杭哥的印象最深。他教会了我怎么当大哥。

15年悬架组合影(不全,红衣服的是杭哥)

15赛季中后期,跟着学长们以参加ANSYS培训的名义跑到上海看车展,参与开发碳纤维轮辋,送加工图纸,学开发票,造木箱。。。因为没人安排活,所以组里大小事都去凑个热闹。对,造木箱这个倒霉事得提一下。当时9月刚开学吧,队里要求翻新之前用来装车发往赛场的木箱,这事不知怎么的落到了我头上,天天顶着烈日吃木屑啊。有一天,我电钻没抓稳,扭折了右手的一根掌骨,然后生活就开始难自理了,不得不退掉去赛场的火车票。然后放着本承一人坐着24h的硬座去了襄阳(我俩那时都没参赛资格,所以约好自费偷偷去)。那时也是傻得可以。出事后,心里就想着赛季初指导老师马芳武教授强调安全问题时说的一句话,“队里谁出事了,车队这个项目都要叫停”。因为怕给队里添麻烦就谁都没告诉。队里箱子催的急,又没人干活,我就左手拿电钻继续刚。两周后,干完木箱把车送走才去打的石膏。在15年的十月,我还学会了左手用筷子、写字、和上厕所。。。(捂脸)

就这样,大一在无忧无虑中度过了。因为没怎么有人带,所以没学到多少专业知识,但结识了一帮非常值得学习的优秀学长。

孝君和允坚在帮我切木板

我一直抵触去回忆16赛季,因为这一年对我来说实在太痛苦了。

16年吉速电车队正式成立。油车悬架组这边留下了我、世旺、周董3个刚上大二的队员,其余人都去帮助建设电车了。世旺和从车架组调来的扬辉学长一起做仿真,我一边负责导向组的工作一边给他俩打杂。那时大家的理论基础都很薄弱,跑动力学仿真的时候也没有清晰的思路,出现很多现在看来智障的问题:不会计算角刚度、没考虑弹簧预载等等。那时也天天拉着杭哥问。去电车教室看到杭哥带着一帮老队友在工作,就很羡慕,觉得这些同级队友特别幸福。后来知道他们在尝试第三弹簧的时候,更是嫉妒。可惜我这个悬架组组长理论水平就那么点,面对队里、组里繁杂的事务,想着能把今年撑过去就不错了,等明年有机会再干票大的吧。

除了仿真仿不明白,16年的悬架组结构上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太追求轻量化,准确说,轻量化做的很盲目。其实不止悬架,16年底盘四个组的结构都不稳定。在家练车的时候,前upright卡钳座折过,制动轮缸炸过,方向盘支架更是三天两头断。提前去赛场练车,问题暴露的就更多了:4个upright、hub和轮辐(keizer自身质量问题)断了一遍,也换了一遍。你能想象车在赛道上跑着跑着,某个轮突然飞了吗?这种事在赛场还发生两次(捂脸)。非要说那一年有什么进步,我想只有和全睿儿子一起做出碳纤维杆系这一点吧。万能拉伸试验机显示的39.97kN我至今难忘。全睿和王新宇是那年一起进队的,16年寒假工作结束就他俩留了下来。其余人因为各种事离开了,但我觉得主要原因还是我这个组长太水了吧,不能教给他们什么。第二年开春的时候,队里又安排了一次纳新,这才招到云飞、王凯、千佳现在的这批队员,我带的悬架组才没算亡。

16年油车悬架组合影

16年虽然出车很快,但实际总的训练里程不长。队内的氛围也因为天天坏件变得很压抑,我个人不是很喜欢,但能理解吧,只是苦了这帮大一的小孩。赛季后半段,大三的组长们慢慢都退了,主要是他们的小学弟陪车手们来赛场练车,池霖、书鑫、李晟他们几个。看到他们经常被怼,挺心疼他们的。心想这不得给他们留下心理阴影,以后还能干到大三大四吗?时间证明,是我多虑了。这些经历赛场磨练的大一孩子现在都成了车队骨干。

所有人都一脸疲态(我没找到车队大合影)

最后成绩不好,耐久DNF(未完赛)。出事后,我第一个跑到车跟前,看着草堆里的车,大脑一片空白。二哥、扬辉也随后赶到,上去就发疯似的把车从坑里往外拽,当时雨还没停。车被搬回赛道后,扬辉坐进车内把方向盘,我和二哥在一旁推车。绕桩、切弯,车按照赛道路线继续前行。冲过龙门的那一瞬,我特意回头瞥了一眼,看到扬辉和二哥捂着口鼻在低声抽泣,心就像针扎了一样,特别难受。回到P房后,所有人都在哭。记得安峰坐在角落里,故意把帽子拉的很低,不让别人看到他的眼睛。1米9的所长在骚哥刚踏进P房的一刻,像个孩子一样抱着他哇哇大哭。整个P房就像在给Gspeed V7.0办葬礼,难受的让人喘不过气。

躺在草坑中的Gspeed V7.0

这一年不好的回忆还有很多,特别是自己身上发生了一些狗血的事情,差点把我整的精神崩溃,这里就不谈了。离开赛场前夕,心灰意冷的我得知达哥明年回来要当指导老师了,顿时又有干下去的动力。

是的,我要漂漂亮亮的干一年!

达哥回来,一切就好了。这是我挽留老队员们说的一句话。

很欣慰,悬架4个大三的都选择了留下。加上国庆(17年队长)、毅峰(经理)、安峰(车手组组长),七八个大三的和一批大二的小毛孩构成了17赛季吉速的核心。吉速历史上最年轻的管理团队,在达哥的带领下,开始了他们的复兴征程。

这一年,我没有要求任何职务(后期才被达哥扣上“技术总监”的帽子),只想钻研技术,把吉速底盘带起来。因为之前吃的亏太多了,新赛季还没开始,我们悬架四个大三的就做了详细的分工:世旺负责轮胎和试验,周董和全睿研究结构,我去搞悬架仿真和底盘调校,每人带一批学弟钻研一个领域。最终,17赛季的悬架组做了很多突破:开发了第三弹簧和轮辐疲劳试验机,建设了底盘数据库(KC试验、雨胎试验等),可以更科学的应用动力学仿真、拓扑优化和疲劳分析等虚拟仿真技术。在学院和达哥的帮助下,组里还增添一批横摆角速度、杆系拉压应力等特殊的传感器,以及Longacre磅秤、Fluke红外胎温枪等这些万元测试设备。细数一下,17赛季的悬架组也是疯狂,步子迈的很大。能有这样的进步,我很感谢悬架组的每一位队员,特别是这些大二的学弟。

17年悬架组的5个试验

悬架K&C试验

减震器示功试验

碳纤维拉伸试验

轮辐疲劳试验

雨胎台架试验

刚开始的时候,我的心态不是很好。一心就想赢,为了达到目的甚至不择手段。本来脾气不错的我,经常会在Gspeed V8.0总群当着大一队员的面训斥新宇、王凯他们,他们犯的一点小错误都会我被放大。所以那时队里呈现出学长骂学弟、指导老师忙着打圆场安慰学弟的常态。很庆幸,这四个大二的都包容我,没有气的离队。同时我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几乎到了变态的地步。为了在方案论证会前拿出第三弹簧模型的仿真数据,我在PACE教室疯狂刷夜。最终,在第三天晚上,模型不再报错,仿出来的数据也趋近完美,这才叫了外卖正经吃了一顿饭。走出PACE的时候感觉身体都不像是自己的了。那个时候,睡眠质量也特别差,经常梦见自己回到16年的赛场或者17年又DNF的事情,然后凌晨4、5点钟被吓醒。起床洗漱一下吃个早饭,便匆匆赶去PACE看书。我知道自己的理论知识很欠缺,所以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上半年啃完了RCVD、Race Car Design、Tune to Win等一系列英文书籍。也是从那时起,我才真正理解车辆动力学。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日子像极了高三,每天都很充实(这里可能吹嘘过头了。。。跟HRT的邓宇翔、BIT的李桐以及臣哥、杭哥等一众牛逼的底盘大哥相比,我还是差了很多)。其实,17赛季所有人都很拼,都憋足了一口气。“No flag, no milk”这句话成了那年的口头禅。我们不敢期待什么,只想着顺利完赛就好。

17赛季一整年都泡在PACE这个角落里

虽然由于各种原因到暑假后才开始焊车架,但17车出的也不算晚,赶在7月结束前下了地。车子从落地后一直都非常稳定,除了有一次试车撞断了一侧的悬架、在赛场方向盘花键疲劳断裂,就再没发生过坏件的情况。车也很好开,制动不再过热,转向更加轻便,动力响应有了大幅提升。用车手的话形容,“全身只需要眼睛发力,紧盯赛道就好”、“梦幻般的感觉”。在赛场练车的时候,看安峰他们每天顺利地刷几个耐久,也对17年的比赛逐渐有了信心。

比赛的时候,我主要负责车检和设计答辩。车检第一天的上午很顺利,但是下午噪音测试卡了很久。大家场内场外一起想办法,比如把车架起来让车轮离地,调整发动机喷油等等,港蒲(17排气负责人)当时在一旁已经傻掉了,呆滞地看着安峰一遍遍的轰油门。各种办法都用尽,最后在车检区快关闭的时候才勉强通过。比赛第一天车检全部通过,这在吉速历史上是很少见的!再说说设计项目的事吧,这要特别感谢谢坚小朋友。他在那时还是个新队员,但是非常拼。在赛场练车,我每天很晚才回到宾馆,他就每天等我电脑QQ上线,然后开启语音聊天和我一起策划设计展板,经常熬到后半夜两三点。甚至有时候我抱着电脑不小心睡着了,第二天开电脑看他凌晨还在给我发文件。17年设计项目能拿冠军,他功不可没。虽然比赛前的这一两个月很累,但正式比赛那几天却很轻松。大家每天晚上8、9点就能回到宾馆休息。是的,这一年的吉速人对比赛不再马马虎虎,做了很充分的准备,最后总成绩第6。这是吉速历史上最好的成绩,吉速车队也终于不用抢车号了。

车队大合影

噪检前的准备

设计冠军

17年后半段,准大四的我面临考研和找工作的问题。这是很蛋疼的事情,但在去赛场的前一晚我都撂下了(现在想想都后怕,学弟们不要学,要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心想自己已经付出了那么多,必须去赛场亲自见证这个荣辱时刻,但更多的是害怕学弟学妹们失望。他们从16赛季坚持到现在非常非常不容易。因此,我想要再次感谢一下15级的队员。谢谢你们的付出和忍让,让我们一起兑现了承诺。

17赛季,同样很累,但过程很享受。

17新车发布会上的小毛孩们

没事找事闲得蛋疼?

18赛季,也就是今年,杂七杂八的事情很多,毕业设计、公司实习云云,但只要呆在学校,我会都跑去830找些事做。因为我知道自己留队的时间不多了,必须珍惜在这的每一天。

这年,车队的发展已经走上正轨。来自学院和社会的支持力度非常大,油电两队在达哥的指导下资源进行整合,规章制度逐渐完善,技术创新一项又一项。新宇(18年油车队长)等人已经能挑起吉速的大梁,独当一面,我也就没参与Gspeed V9.0的具体研发,转去帮助电车搞单体壳,做些零零散散的琐事。另外还做的就是资料归档,整理车队的FTP资料库吧,从历年队长那里拷贝资料然后传到FTP。好几百G的文件啊,到现在都没传完。唉,想想自己也是没事找事闲的蛋疼。

18赛季如今刚过去一半,没做出什么成绩我就“被退役”了,心里是一万个不愿意。

希望学弟学妹们怀着感恩之心,秉承创新理念继续前行

身为吉速退役老狗,似乎已经过了矫情的阶段,但为了升华一下主题,还是扯上一段吧。偷个懒,搬来毕业设计论文的一段结语。

“大学四年,除了吃饭睡觉学习,我把大部分时间都扑在了车队上。没有酬劳,没有加分,没有长假,坚持到现在,单纯因为对机械美学的热爱,以及真真切切喜欢车队这个大家庭。车队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这里能让我实践自己的想法,大学里再难寻觅一个允许我拿着赞助商的钱挥霍的社团。另外我在车队结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兄弟姐妹。大家想法单纯、目标统一、专心致志,是一群真正能把事情做成的人,和他们呆在一起的感觉非常令人享受。父母给予我强健的体魄,车队则充实了我的灵魂,这么说一点都不为过。作为即将毕业离校的车队成员,我非常荣幸能陪伴车队走过了风风雨雨的4年,与好兄弟们共同见证车队的荣辱时刻。希望在我走后,学弟学妹们亦能怀着感恩之心,秉承创新理念继续前行,为学院争光,为母校争光!”

最后的最后,提几点建议,权当形式,学弟学妹们听听就好。

一是,车队发展过程中,资金、制度、技术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人!每个人留在队里都有一定目的,这很正常。那就要我们思考如何借助这点把优秀的队员留下来。刚进队的新队员内心最敏感,老队员不要在他们面前摆架子,多引导少训斥,要有点大哥的样子;老队员在经历几个赛季后,难免会有些疲惫,但往往车队的进步离不开高年级同学,特别是新技术的开发。这就需要每届的队长和经理思考如何帮助他们重拾斗志。在我看来,团队里,人才是最重要、最需要保护的。希望未来的车队可以更像个温暖的大家庭,而不再是冷冰冰的技术团队。

二是,做工程要有一颗敬畏心。达哥一直强调FSC是个严肃的工程赛事,不是过家家,也不是简单的技术展览。既然是工程上的事情,那每项技术的应用、每个零件的开发就要综合考虑成本、重量、可靠性、工艺性、易维护性、可操作性等,同时还遵循一套科学规范的开发流程循序渐进,每个环节都需要认真对待。墨守成规、无脑抄袭、瞎干蛮干、盲目创新等这些都是与车队“Innovation Boosted(创新驱动)”的核心价值观相违背的。所以,当你们遇到如“加几个垫片螺母才能拧紧”之类的芝麻小事时也要多思考为什么。敬畏你当下在做的每一件事,它们才能以美好的结果回报你。

三是,保持强烈的竞争心态(对老队员们说的)。可能因为我从小参加竞技体育比赛,深知竞争失败的滋味,所以比较看重比赛结果。“胜者为王”这个道理不一定适用FSC这项赛事,但我也希望吉速人能始终保持一颗争强好胜的心。我们在17赛季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但不可能就此止步,安于现状。现在我们与外界的交流越来越多,我希望你们能在活动热闹完后迅速冷静下来,知道自己真正该争的荣誉是什么,依然踏踏实实做事,丝毫不要松懈。明年就车队十周年了,你们今年的压力其实不小。

四是,不要再叫我 “四朝元老”。强哥、骚哥、凯哥这些老学长们从本科干到了研究生,达哥更是从建队初陪伴了车队至今。他们比我更爱这个团队,吉速对他们来说已经是一种信仰。所以,我干了三年半就再正常不过。你们也是,不要总拿考研、找实习、找对象这样的理由跟达哥叫唤退队。每个人的离开对车队都是损失,应该把事情做到极致再考虑这种事。

好了,文章有点长,废话很多,辛苦你们动手指翻了。希望大家能不要牵扯我的家属,冷静轰炸下方评论区。谢谢!


通篇读下来发现少了点东西,哦,是“矿主”!已经记不清这个名号是怎么来的了,反正是17赛季开始如此,犹记几代悬架人的总群关于矿一代和二代之争,最后旺旺输了!回归正题。矿主是我入队第一个记住名字的人,毕竟相似的不用去记,那一年导向只有矿主,睿儿和我,自然得了“xinyu导向组”的冠名,全睿也成了“真xinyu“。很幸运这两个人成了车队的支柱并对我产生无限深远的影响,他是我见过最拼的人,没有之一。当一个人对别人产生影响并使那个人的行为中有一些自己的影子,我想,这个人是成功的,我就是那被影响的很深的一个,而矿主便是我口中那个人。想对你说,甚为感激!始终记得散伙饭那天架着肩走回校园的路上,我们赛场见,悬架不散!

——新宇

其实也没啥事儿

我就是想放张表情包

编辑|Zora

审核|Kyle

不散|庞全睿

庞全睿

17赛季整车CAE小组 营销小组负责人

自从接了这个最后一文的锅,嘉雯儿媳各种暗示明文催促已经轰炸了很久。其实提笔写了几次,总是写不下去,作为一个不太典型的车队队员,总不知道我到底应该写些什么。跟兄弟们其实很多矫情的话不必说,纯谈车队工作又有些不应景,以为这篇文字会充满情怀,结果似乎写成了一个既不技术又不抒情的四不像,如果真的有人读完,但愿不要觉得浪费了时间。好吧,聊以此文祭酒,来日赛场再见。

我的幸运在于,无论在哪个组织,朋友、兄弟、队友们都给了我最大的支持和鼓励 。

从岭南来到大东北,实际上是带着五分期待、三分兴奋和少许忐忑的。有道是:早课疾趋,大雪纷纷,屡贯领襟。道初寒方起,暖冬尚是,北人怡乐,我伙惶惊。南方人在长春的第一个冬天,总是会在某一个瞬间脑海中生出一种“我脑子怕不是被驴踢了,才报这么一个志愿。”的想法。然而,实际上,来到吉大,却是我做出过最无悔最机智的选择之一。

是的,先要提“选择”,大学里的选择依旧无处不在。当我步入学校的第一刻起,我就希望这四年能把自己想做的事情都做一遍。这个想法现在想来自然是很天真,但所谓人在局中,学团、义工、机创、支教、车队、大创、车队、数模…我居然一直狗到了最后,大吉大利啊!这途中自然有过各种纠结、矛盾、痛苦,但可喜的是所有的一切我都认真对待,有始有终。回首这些,会忽然有一种充实感与满足感。所以,很希望大家能知道自己这四年最想要的是什么,这也将帮助你做出各种各样的选择。

当然,必须补充,贪多嚼不烂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在这四年中,我曾经作为负责人缺席大挑答辩导致大家暗淡收场(这一点至今我依旧深深惭愧),曾经在义工志服队各种繁琐事务中临时逃离(心情郁闷之下直接点开12306买了当晚一个人去内蒙的车票,不过这么搞倒是的确很放松),曾经在车队加工期阶段性旷工,没能按时推进营销报告的既定计划,更是几次在课程实验的时间安排上玩脱,(大四时忘记某次考试,临时放下手头的层合板仿真冲到教室,结果开卷考试没带材料,手动狗头)…我的幸运在于,无论在那个组织,朋友、兄弟、队友们都给了我最大的支持和鼓励。今天,我能够顺利在吉大画上句号,墨水是他们提供的。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由于百团纳新上吉速摊位的轮胎墙等元素给我形成了这是一帮飚车爱好者聚集地的固有形象,大一的我顺理成章与车队失之交臂。尽管并没有加入车队,但这一年对我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刚进大学,想着要过上四年书生意气精彩绝伦的大学生活,但我其实并不知道究竟要做什么。这一年可谓是从漫无目的却踌躇满志,到目的明确但患得患失。一个并不成功但也不能说失败的机创经历,和工图孟老师的几次交流,让我下定决心从学团和一些杂事中脱身而出,真真切切去搞个像样的东西出来。

在中华义工,贾矿主成功的营造了他车队大佬的高大形象,并且也让我脑海中的吉速从老司机飚车会所扭转成某863项目研究所的神秘形象。而在工科创新基地里与世旺的相识,则进一步提起了我对车队的兴趣与向往,于是就有了加车队的想法。

那时刚刚大二,接手义工志服队的重担,了解的人可能知道一年组织80多次活动,事情已经是多得要天天熬夜。再加上种种原因大创组里又把负责人给了我,彻底算是爆了个炸。和鑫宇通了电话,思考再三决定报名。新任悬架组长鑫宇的原话是:“如果你抽不出时间,我是真的不会要你的”。总而言之,经过了两个多月的思考与纠结,我填下了车队报名表。想想其实那时候还是挺自私,跟鑫宇说没事我知道,其实我自己心里也没谱。其实吧,事实证明,时间真的是挤出来的,每次你以为自己已经到了极限了,其实是真的到极限了(摊手)。不过,我还会飘啊→_→

聊天记录里和车队有关的第一段信息,发生于加入车队前6个月

蜜汁般的16赛季,难以想象那时的车队经历了怎样的大断层,当时悬架组只剩下三个大二的老队员。竟然连会运动机构和空间分析的人都找不到,设计零件时普遍都只能用catia来做下粗糙的分析。就是那个时候加入了悬架组,好处是,这让我一进来就能够参与到设计工作。

鑫宇没过多久就跳去帮忙搞仿真组的事,把导向甩给了刚入队的我和新宇。16赛季导向的大事是要搞出车队第一套碳悬。做碳纤维拉伸实验,开始就很理想化的直接设计实验,开始了撸管大业,等到实验了,发现自己控制的变量,根本就毫无“控制”可言。拉出的第一批结果也是莫名其妙,破坏力极为分散,毫无规律,摸不着头脑。才知道设计根本不是一拍脑门的事情,几乎没有什么是能够完全理想的。于是开始沉下心来,分析每根管子的粘接面,发现有些地方胶层剥落后非常光滑,开始不明白为啥,后来仔细观察发现碳管对应位置未粘接都有层起膜层,没刮干净,后来确认了,基本上所有破坏力低得异常的,都或多或少与起膜层有关,第二个因素就是打磨不均,然后又想解决办法。直到总结出了粘接失效可能的五种形式,从工艺上进行一一针对。最后的效果是拉伸破坏力接近达到领先水平,第一套碳悬至今稳定从未发生脱胶问题。这件事情给我的影响是,让我重新认识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重新理解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认真脸)。没有准备的实验必然做不好,实验了不总结基本等于白做。在各类实验成为车队重要设计方法和依据的今天,希望车队的同学能记住,我们一定要带着目的做实验,而且千万总结实验中出现的各种毛病,对实验结果中出现的各种现象作出解释,并且结合理论尝试去提炼出一些有用的结论。

当你对着一个实际的工程,承受着担心失效的战战兢兢,去为了快速成长不断学习的时候,爆发的能量是让自己想不到的。

我在车队里设计的第一个零件是摇臂,这个允坚大佬15赛季轻量化的得意作品,鑫宇当时介绍说,这个摇臂非常完美了。不信邪的我心里想的是,我就得做个更好的。

借着坚大神留下的几百字文档,上面的几个参数没头没尾(坚哥不要打我,当时小弟心里苦啊),就开始了设计。也不记得在catia上改了多少个版本,仿来仿去,总结出了个从力学最佳结构尽可能向材料最少路径结构优化的经验(大二时期玄学经验),搞出了个圆滑变截面摇臂,仿出来发现峰值应力、应力集中都明显下降,而且相较于以往的直摇臂重量竟然更轻了。当时了解到的国内摇臂都是直的,鑫宇也一度对这种摇臂保持怀疑,直到后来在fsg中看到了类似的设计。后来比赛也证明它还是挺可靠的。摇臂以后,可谓是设计出了经验,后来设计的后摇臂,两个空间体积巨大但是却非常轻的阻尼支座都用了之前总结的那条思路,最后形成了空间网状结构,应力都很均匀,加工出来看起来细的可怕,让人非常不放心(相较于上赛季的耳件),然而它们就是稳定的走到了赛季末,这确实是让人挺自豪的。也就是这一年,我开始接触有限元,开始重新理解课本里强度、刚度、疲劳、屈曲这些知识深层次的意义。这一过程宝贵无比,当你对着一个实际的工程,承受着担心失效的战战兢兢,去为了快速成长不断学习的时候,爆发的能量是让自己想不到的。

必须要吐槽的是那年的硬点,那可真是一天两小变,两天一大变,一版硬点就是一版新的摇臂、接头、耳件,十分让人发疯,再加上义工的各种事情,每天3点之后睡觉就是家常便饭了,还记得当时除夕,我是坐在春晚的电视面前,一变跟老妈打着哈哈,一边仿出了新的一版接头。据鑫宇说达哥说“这些都是历练”。仔细想想,那时候世旺、鑫宇他们也得是非常痛苦,刚刚大二就接手仿真,搞着这种玄学工作。这算是牺牲吗?其实车队里“牺牲”一些事情是常有的,但矿主认为这根本不是牺牲,我倒不反对牺牲的说法。但每个人都是有舍有得,这是为车队牺牲时间,本质上也就是为自己的爱好牺牲一点空闲,车队干到现在,只有过懊恼的情绪,却不曾有后悔的情绪(我倒是有些遗憾,最闲大一没有在车队度过,但是话说真那样就没法支教了。)

也就是在这样一种没人带的情况下,整个悬架组走过了那个最艰难的赛季,有段时间我和新宇没事就喜欢吐槽矿主,后期我还和他发生过观念上的严重冲突,但是大家都挺过来了,因为大家的目的始终一致。16赛季悬架虽然最终效果不是那么理想,但是实际上,整个悬架组的基因已经发生了质变,我们这一年所积蓄的东西远远超过我的想像(我是和车队几个小伙伴聚餐时,才发现悬架变化已经这么大了)。这一年,更珍贵的是悬架九妖们的感情,以及xinyu大家庭的“温馨”(手动滑稽)。

坚定留下的决心

尽管骚哥带领下的吉速铁血果敢,坚韧不拔,但紧绷的16赛季的戛然而止依然很有冲击力。种种因素下,仿佛有一个魔鬼在你耳边不断诱惑,不停劝说你去做一个逃兵。最终,五分不甘,三分留念,再加上LEO与达哥的第一次会面,坚定了我留下的决心。17赛季必须要感谢新宇的快速成长,顺利的在赛季初的过渡期后果敢仗义的扛起了导向的大旗,救我于水火之中。新成员的加入也终于让悬架度过了困难时期,步伐愈加稳健。这个赛季整个悬架动力学与结构设计无论是从深度或是广度而言,均前进了一个大步。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赛季我“顽强的”通过了运营部面试,成为一名运营人。上赛季的营销报告其实非常可惜,晶姐带着我们做了非常充分的前期准备,我们其实有着非常不错的内容。可能还是比赛经验的欠缺,我们的重点在仓促间未能如愿展现,以至于最后成绩并不理想。同样是不甘,我来到了吉速颜值部——运营。这一年也是运营的变革之年,新的名称、新的理念、新的产出。得给朱雯曦点赞,大二孩子早当家,团建、工作样样不落、有条不紊。尤其是在赛场中,一遍又一遍的练习答辩,不断流利、完善。营销的结果虽然未达预期,但已是很大的进步,总结的经验对于下赛季备赛更是宝贵。做队刊、改车模、写推送还有吃吃喝喝,文姐和留瑞两位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小编同志;整日被催报销的财务璐姐;谢坚嘉雯等文创大佬等等,运营的一切都值得怀念。

有太多想干的事情还没有完成,只能期待后来者

就这个机会向达哥、车队道个歉吧。虽然,CAE组的成立的确是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车队结构设计的发展,然而与期望相去甚远。首先是全队成系统体系的设计流程没能具体落实,其二,是留下了许多想解决没有解决的问题,最后,在备赛时还出了严重BUG,丢掉了ANSYS答辩的资格。对于结构仿真,应该是我大学里玩得最深的地方了,许多想说的话,在18赛季初CAE组交流会上大多数都已经交流过了。就我自己看来,结构设计真的大有可为。我们想要(或者说自以为)设计的赛车,我们实际设计的赛车、我们最后造出的赛车,这之间究竟有多大的区别呢?CAE是为设计服务的,从来就不是独立在计算机上,精度、工艺、装配、工况、取舍,每一个地方都有一大堆问题等待着我们去思考、解决。在这个地方,有太多想干的事情还没有完成,只能期待后来者。

同志仍需努力

每当一批毕业生离开的时候,我们或许会想到:我擦XX大佬、XX大神溜了,这事可就难办了。但你们却不应该,这是你们应有的自信。因为无论怎么看,你们都比我们这届当时强太多了。对比现在的我们,或许你们经验上稍有欠缺,但只要你们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方法,就能很快得到问题的解决方案。我在队的两年,看到的是一个飞速进步成长的吉速。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态度,态度是决定结果的高低,因为我们做事的时候,不是为了应付任务,不是为了赶上进度就拉到,不是仅仅的能用就行。我们对细节的关心和对问题背后因素的询问从没有停止。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我们距离一流强队的差距依然很大,我们需要时刻认识到自己的欠缺,认识到不懂的、没有接触的甚至没有想像的还有太多,并且期望有朝一日自己能够接触,能够思考,能够实现。与友队坦诚交流,虚心学习,在与北理、哈工同学的交流中,我就能够体会到他们扎实的理论和实践积累,每每收获良多。

不止于会,而且要懂,在此之上还能够有自己的开拓,这大概是技术得以传承和进步的原动力吧。真切祝愿吉速的大家、我大悬架的诸位、以及运营的小可爱们,不怕深、不怕烦,将这个刚刚焕发生机的江山,推向盛世!你们可能比之前每一届都离领奖台更近。


推送发前两个小时,嘉雯告诉我需要写段话,被文案支配半个月的不想再碰这东西的我却有一种蜜汁暗喜。和睿神(此处且不称你为睿儿砸/手动狗头)相识两年,共事两年,从一开始入队便带我开车带我飞,刚入队的小白看着睿神,简直不能更为崇拜,他在,心里就莫名踏实。两年里,在xinyu导向组矿主和全睿两位学长的带领下一步步成长,不断试错也不断重犯,也没少把他拉下水背锅,然而他总是那般耐心,他似乎有一种光环,总能吸引并激励着我们向着更好的自我去努力发展。两年匆匆,总是不爱惜身体的你注意保重,回见,盼安!

——20151220的另一位持有者

编辑|Zora

审核|Kyle

不散|总有些话,等你走后,我才明白

毛世旺

17赛季悬架组组长

最后分别宴的时候,看起来是都笑着,其实心里还是有点难受的。工作虽然早就交托给了学弟们,但是对于吉速,还是有牵挂的。

我目睹过15年的争锋相对,经历过16年的退赛的落寞,见证过17年的踏实与成就。三年时间也不算短,期间也遇到家里的阻力,尤其是各种语言考试失利的时候。还有一起干过一年的兄弟跟我说,我坚持不下去了,跟我一起退出呗。我拒绝的理由是,我觉得这里需要我,而且我喜欢这个地方。或许激情褪去后,就只有责任感在支撑吧,与学弟学妹共勉吧。

这里的兄弟,尤其是16年一起过来的那帮人,你们都抱团去深圳了,你们才是不说再见,除了我/难过。希望还能遇到像你们这么好的兄弟。

 孙毅峰

17赛季经理

总觉得自己大学上了其实没多久,直到班聚、拍毕业照,才意识到大学四年真的就要结束了。

“如果没有加入吉速,我真的不敢想象自己的大学生活会是怎样的。”

纳新宣讲会上,一位老学长义正严辞地说道。

这句话是很多很多老前辈都曾说过的一句话,话虽简单,却是恰如其分的将每个真正用心参与过FSAE的Gspeeder此时此刻的心情表达了出来。

这里不会辜负每一份热爱,是每个战士的逐梦场。干车队嘛,玩好很重要,兴趣是最关键的。要干成一件大事,除了具备相关能力外,还得是真爱。如果你很喜欢车,在这里你可以接触到平时接触不到的深层理论和资源,干车队也帮助你从气质上更懂车。简单来讲也就是“人 车 生活”的理念,哦不,还有学习。车队生活同样是大学生活中最充实的时光,我们做的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工程实践项目,繁杂的工作,加上紧凑的课程安排,每天的日程表变得满当,翘课去临河街买物料,通宵切耳件,忙的时候,或许是家常便饭了。忙并快乐着,说的就是车队人的生活常态吧。可能很大一部分印象感官就是在改模型,跑仿真,关注着数据,枯燥着,一遍一遍地写入电脑磁盘,一遍一遍地写着各种文稿,这也是车队给作为未来工程师的我们提的一个小小要求了:沉下心来、不要浮躁。从整年来看,每个时间段有每个时间段的特点,希望每个人能找到自己擅长的部分,祝收敛。

想对学弟学妹说的话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干车队最重要的就是实干精神,很多时候干就完事了,每天的生活要有激情,时时刻刻为这个团队注入活力、注入生机,这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价值观,这点现在的学弟学妹们做的很好,比起我好太多了。尤其参加竞争这样激烈的一个项目,每个人都应当具备自驱力,要注重细节,同时,也要有一定的挫商,经历了重大的挫败后能迅速重新找回自己。当你在这里经历了满满的四年,回首起往日的时光,看看身边的人,真的会是一种特别棒的感觉,我们当然地将车队生活作为一笔重要的人生财富。

也是要踏足社会,离开这个生活了四年的校园了,心里才会有不舍,会有感悟,会有对未知生活的想象。

当关注这里变成基因的一部分,不可或缺。

在此,要感谢达哥过去一年的培养,感谢前辈们给予的指导,感谢队友的支持与指正,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真心希望每个吉速人能够在这里施展才华,能够找到自己的价值,能够找到自己对事物的那份认知,当然,也希望能找到另一半。当关注这里变成基因的一部分,不可或缺,看着车队一天天变得更好,心里由衷感到高兴、自豪。期待2018赛季能够打破历史纪录,再创佳绩,走向下一个里程碑!


毅峰GG是我入队之初接触的最老帅的学长,幸亏他当时有对象,不然一众小姑凉都会有非分之想?emmm,正经来说,在经理身上感受到的是满满的逼格爱与责任。如果没有他,我是不会坚持到现在的。毕竟当这样一个有魅力的人对你说“留下来干车队吧”时,我想不到拒绝的方式。

——迷妹

(哪怕他只留给迷妹一个背影)

编辑|Zora

审核|Kyle

不散|安峰

安峰

17赛季吉速车队一号车手 车手指导

离开南岭校区有段时间了,差点忘了嘉雯给我布置的毕业作文,被岁月摧残的老男人很久没抒情也不知从何说起,趁这夜深人静把酒迎风,好吧其实也没有酒,想到什么就写点什么吧。

根正苗红的吉速毕业生?

恍惚之间,大学最后一个学期,感觉毕设要做的内容还没开始就已经接近尾声。在开题报告中踌躇满志的Adams仿真和装配受力分析,一拖再拖,最终也没有出现在我的毕设论文里。答辩时和老师几乎全程在争论的一种上横臂的连接方案,最终也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以我一句迷之自信又像喝了假酒一样冒出来的“我根据自己的工程设计经验认为这个方案没有问题”而结束,最终与校优失之交臂。可能作为根正苗红的吉速毕业生,对机械设计与创新思维有着独特的情怀和自信,但收好档案袋走出答辩教室的那一刻,我望着资料袋里那不薄不厚的一沓纸,觉得大学四年,自己真正学到的和做到的,相比于本来认为自己能学到的和能做到的,还是少之又少。

答辩结束后,在宿舍和室友认真地过了几天快乐风男、肥宅快乐水与“我是梅西慌的一比”此起彼伏的日子。曾经在班级间流传一句名言“寝室是理想的坟墓”,理想什么的,往后稍一稍,和室友在一起的日子,过这个村,一辈子也没这个店了。短短的一周多时间,每晚熄灯锁门之后从一楼厕所防盗窗送进来的烧烤、毛豆和大瓶冰镇快乐水,伴随着小组赛各种离奇玄幻爆冷事件,这大概是我们毕业这个夏天最美好的回忆之一了吧。

送走了一个又一个室友,怅然若失地望着杂物遍地却又空无一人的一公寓129宿舍,我这才猛然意识到自己在这间全吉大限量版的上下铺六人宿舍和这所年年修路水电网随缘的老工大校园的故事,终于,终于,终于,要悄无声息地划上句号了。

收拾东西时看到桌上的一排水晶车模,四年的回忆在脑中翻江倒海。故事的正文就从这些车模上的时间开始延展而来。

大一,大概世界上不会还有比那时的我更一根筋的傻b了。

2014年的八月末,老爹拎着箱子跟随我第一次踏进了南岭校区的大门。我年少无知的思维直接无视掉了广场茫茫人海中的入学办理处,登上校园交通车直奔汽车工程学院的大楼面前,等待迎接我的老师和学长们(尬笑),在俊民楼前傻站了半小时才发现事情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从那天起,在吉大钻过的牛角尖和那些跌跌撞撞的日子,每天都在这校园里如实地上演了。

还记得当时的那个汽车爱好者协会吗,各位看官如果对这个名字不陌生,那我真的很欣慰,这个伟大而又坎坷的优秀社团一步一步成功地走到了今天。那个秋天在车队的纳新之前,我率先找到了这所以汽车工程学院闻名全国高校里仅有的一个由汽车爱好者组建的社团。怎么说呢,比较尴尬的是当时的汽车知识竞赛笔试,给了大家“懂车大神”的第一印象,然而分数却非常难看==。这大概也为自己以后的各种笔试和期末成绩,埋下了一定的伏笔。汽协组织的活动还是非常精彩的,实验室参观、发动机拆装、汽车知识竞赛、一汽生产线与红旗文化展馆参观等等,那段在汽协的时光,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师兄与同辈,开了眼界,让我第一次感觉到,这所大学我没有白来。

伴随着社团的忙碌和不定积分的高数,时间匆匆到了十一月,吉速车队开始了15赛季的纳新计划。当时准备的过程也算是兢兢业业,虽然整理个汽构笔记也喜欢拍成照片往朋友圈发(然后就是各种被吐槽)。有惊无险荣幸进入到发动机组的大家庭,经历了后来一系列的喜怒哀乐,有G-talk的尬聊和family的情感,有东门实验室满地的机油,还有回忆中永远坐不下的老徐面馆…此处省略一万字,否则那些故事今晚怕是写不完的。

15年作为动态车手参赛,来到襄阳赛场第一眼看到的别家FSAE赛车,是哈工大当年的163kg单体壳单缸机,巨大的尾翼端板和侧箱排气布置,还有其他各种眼花缭乱的设计颠覆了我对这项赛事的仅有认知。当年哈工的赛车高避成绩是1:02,包含起步时在龙门的一次中途停车,高避车载视频我在网上找了很久,至今还收藏着。那台赛车当时给我的冲击感,是后来16年在上赛看到的KIT16E也难以匹敌的。从那时起,就一直希望通过和大家的努力,能让吉速的车也具有那样的视觉冲击力和同样的内在竞争力。

前阵子看到我们15年在赛道的耐久练习视频,和17年的练习视频相比,赛车的动态性能在观赏性的角度而言,已经是天壤之别。不仅仅是吉速车队,中国FSC的发展速度之快,是那时的我无法想象的。

大二,经历了殿堂级的幻想,也经历了史诗级的坠落。

其实到现在,如果问我最最喜欢的是吉速哪一代赛车,我会毫不犹豫地说,依然是16年的30号油车。那个夏天,赛车落地比15年提前了一个月,我和一名学弟一起日夜赶工在赛车落地之前做出了新车的渲染视频,八月回到长春看到那台空套涂装完整后的赛车,当时的感觉只有一个,“今年车也太踏马帅了吧”。

全程参与了新车的风洞实验,全程跟随练车,全程收集练车和机加工的视频照片素材。那年开着任劳任怨的长城越野车拉着专属房车满长春跑,那年花呗欠了四千多块钱买了单反相机从零开始摸索摄影技术,那年学会了ps做了各种各样的海报和公众号文章,那年骑着不带刹车的Aventon死飞从学校到天火在高架桥上飞奔…疯狂的日子,快乐的日子,年少轻狂的日子,都在那一年。

亲手造车,应该是比亲手开这台车,所产生的感情更深入刻骨。如果什么东西能让这种感情更深入一点,那可能转向手力也能分上一杯羹。相比17年梦幻的方向盘反馈,16的赛车在高速弯和雨地能给我更多的自信,特别怀念16年襄阳训练时赛车巅峰状态的底盘和动力,特别怀念在北字右上角高速弯的四轮漂移和2.2G的侧向加速度。还是要强调的是,那台车从加工装配工艺到造型和涂装设计,包括全车的轻量化设计,是我认为16年中国赛全场最完美的赛车之一。

16年的另一台赛车,于上赛参加2016FSEC的吉速E11战车也令我印象深刻。那一年吉速电车队步履维艰,在队长代凯的带领下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坚持到了参赛。正是在这步履维艰的大背景下,我还给车队添了挺大的一个麻烦。

电车在九月份的南区风洞实验室成功落地,在一次试车的过程中,出于对车辆良好操控状态的自信,在试跑几圈后尝试出弯时油门的进一步提前。风动实验室环路刚铺好,实际路况还是相当不错的,但是我忽略掉了其中一个直角弯的细沙,在一次侧滑时沾上了沙土,赛车失控了,后轮横着撞上了马路牙。赛车上马路牙子,当时我的脑海一片空白,第一次赛车事故,发生在了16年的电车。

所幸马路牙不算很高,右后悬的上下横臂变形,轮边轴承挡圈损坏,没有伤及核心部件。最终感谢队长凯哥的信任依然让我作为车手参加了16年电车赛,高避没有扫桩(虽然耐久绕错了好几次==),超了三次车,也算是顺利完成任务了,带回了不错的成绩。说句题外话,上赛的F1级别路面,那种摩擦感就像大号砂纸一样,那种感受至今难忘..

大三,司机俱乐部老板、逸夫楼的早上6点和十几号人的圈速榜单。

全新的17赛季,全新的车队阵容和全新的团队理念,我也正式成为了全新的车队“打杂型”游走人员(意思就是哪需要人干活,比如开个车摆个桩装个模拟器,或者安抚新车手的不稳定情绪啥的,我就得上)。17赛季组织安排我全职开展17赛季油电车手的选拔与培训工作,责任重大,事关17年两队动态赛一千多分的成绩(虽然当时天然呆的我好像并没有意识到),但是还是从体能训练到模拟器再到一个又一个大清早的车手逃生如火如荼地尝试了起来。

说到这里,想起去年三月份每周135早上七点的足球场集训,那时大家基本都坚持参加很少有缺席,那份凝聚力和意志力,真的是令人感动。但是既然是选拔,就一定面临着竞争和淘汰,比赛是残酷的,所以我们要以更残酷的方式锤炼车手的意志和心态。不管怎么说,还是想在此对曾经参加过那年车手集训的车队同学们说一声感谢,你们的坚持和努力,最终都会是自身的成长和收获。

大四,秋招和考研?不存在的,全力备战比赛不好吗。

大三毕业那个暑假,在城南大路尽头的一汽停车场门口,我们真的是用自喷漆和轮胎印给人家那块场地安排明白了。门卫大哥们还乐呵的给我们安排饮用水,卫生间也是随便用。在长春练车场地匮乏的日子里,脸皮的厚度决定了练车场地的存在可能性。非常怀念当时那个巴掌大却做了各种动态测试的训练场,拖着房车跑半个长春,去天火装十来个人的盒饭,在会展中心坐在没有座椅的车里开到120迈,这一路走过来,好多事都重重叠叠的,忙着忙着,太久没念叨了,好在那些跟着我一起玩命干的小伙子们,现在都搁学校被队长安排着不让回家呢吧哈哈哈,回去等新车整差不多了,再去蹭车开~

17赛季想必最大的一件意外就是十月份的洪涝导致比赛延期了,当时我们在襄阳训练的最后几天,每天都是阴雨连绵,别的我不知道,李晟和云飞的雨地掉头反正是练的明明白白。那时水箱风扇控制器的进水玄学问题和c125的NO DATA灵异现象,成为了我们在帐篷中茶余饭后最喜闻乐见的谈资。后来那几天,襄阳梦想赛车场只能用来赛艇了,正值国庆假日,某些队员买了回长春三十多个小时的无座,达哥远道而来和我一起把赛车集装箱妥善发走,聊了一顿又一顿饭,处理了一件又一件事,我们所有人最终不甘心却都安全地返回了长春的家。

不甘心的付出终于换来了组委会的英勇作为,11月成功进行了比赛。回顾17年的比赛,一位英明的导师,一支年轻的团队,一直和谐的氛围,让我们每个人在比赛的全程都能做到全力以赴,每个人的目光里都充满了凝聚力、自信与感动。

四年匆匆,在吉大顺利毕业,更是在吉速顺利毕业。车队四年让我学到了太多,虽无法一一细数,但必将对我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感谢Gspeed,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学到了实践能力,学到了团队合作的意识,更学到了做人的道理。最重要的是,四年车手生涯,为我指明了未来前进的方向,让我找到了自己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进程中的归属。

感谢达哥,在我最无助时刻的雪中送炭,此份恩情来日一定报答,也必将铭记一生。

FSAE车队是大学里最为优秀的团队组织之一,希望在役的学弟学妹们珍惜这样来之不易的机会和缘分,努力和队友一起不断学习,凝聚团队,做好本职工作。这既是为团队出力也是在建设自身,这拼搏过的青春,必将为你们带来无价的知识与财富,也是吉速人永远的精神力量!

感谢吉速,愿我归来仍是少年。


考试月后的某晚提醒安指导他还欠我篇稿子,第二天早上看到他凌晨一点半发来的“毕业作文”,读完第一反应是所有语文老师挂在嘴边的那句话——写作最重要的是真情实感。一直觉得安大佬的稿子属于质高量少的“眼部精华”,质量高是因为曾拜读过大佬一篇题为“与其苟延残喘,不如纵情燃烧”的推文,印象非常非常深刻,也一度想把公众号向之看齐(事实证明难度也非常非常高)。至于数量少,因为好像…就那么一篇。所以萌新的我一直有种安指导稿子不好约的错觉,然而后来接触越多越感受得到老学长是多么平易近人热情友好机智可爱以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可惜意识得太晚啦,只能宰这么一篇稿子咯。至于第二反应,当然是麻溜儿起床,向安指导看齐,好好干车队!

——萌新编辑

(!偷偷放一张可爱的!)

图文|Annssen

编辑|Zora

电装集团 吉林大学FSAE项目合作签约仪式成功举行

2018年73日,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电装(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校企合作签约仪式在汽车工程学院会议室举行。电装(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行政管理本部加藤明弥本部长,长春分公司数野敦史总经理,人事总务李莉课长,汽车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李善兴等学院师生出席了签约仪式。仪式由汽车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盛磊主持。

仪式上,李善兴书记向电装(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加藤本部长等一行人的到来表示欢迎,尤其对电装(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对学院大学生方程式赛车项目的支持表示感谢,期待双方能够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携手培育符合时代需求及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加藤本部长介绍了电装公司的现状和前景,他对学校的优秀的科研环境和氛围表示高度赞扬,并表示将进一步推进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可持续的、多方面的、共赢的校企合作模式,最后预祝吉速车队在大学生方程式大赛18赛季中再接再厉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会后电装一行人还参观了实验室并了解了本赛季新车的设计,技术理念及制作状况。

电装(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将为学院吉速方程式车队提供资金支持、技术讲座、零部件等,致力于帮助吉速车队在中国大学生方程式大赛上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NOW

我们一起走进电装(DENSO)公司

电装,是世界屈指可数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家之一。在2017年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第236名、世界500强在华社会贡献排行57名。如今,电装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近200家关联公司,集团员工数超过16万人。作为电装在中国的统括公司——电装(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目前在国内设有生产公司、销售公司以及软件开发公司等共计29家关联企业,建立了完善的销售、售后服务体制和生产供应体制。

 

在2017年,电装提出新的品牌口号:“Crafting the Core”,新口号传达了“电装会更大的发挥代表企业灵魂的造物精神,创造新的价值,为世界打造各种核心事物”的意愿。建设人、车、环境和谐共存的美好未来是电装的愿景,今后电装将继续致力于环保、安心·安全技术和产品的开发,积极为中国社会作出贡献。

涉及领域

为世界顶级汽车技术、系统以及零部件的全球性供应商,电装在环境保护、发动机管理、车身电子产品、驾驶控制与安全、信息和通讯等领域,成为全球主要整车生产商可信赖的合作伙伴。

产品服务

电装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及其售后服务,包括汽车空调设备和供热系统、电子自动化和电子控制产品、燃油管理系统、散热器、火花塞、组合仪表、过滤器、产业机器人、电信产品以及信息处理设备。目前,电装共有21种产品排名世界第一。

电装精神

电装以向全世界的人们奉献最大的关爱喜悦为企业追求的形象目标,以品质第一为产品制造、生产理念。自创业以来,以汽车行业为中心,通过广泛的事业活动,创造关爱喜悦,积极承担良好企业市民的责任。同时,致力于领先技术的开发,向客户提供高品质的先进产品和满意的服务。电装全球员工们齐心协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全力迎接挑战,一步一步切实前进。

今日端午,惟愿安康

南乡子·端午

宋 李之仪

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

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

空向梁间觅宿痕。

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

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

恰似当时枕上闻。

 

说到最近吉速人口中最热点的话题

不是世界杯频频爆冷

也不是大家为了备战期末不分昼夜的复习

而是

······

emmm

不是你想的那样

其实是这样

端午节礼物一:老队员上车体验 

今天的吉速是一代代吉速人的努力和汗水的成果

每一辆车上的每一部分都凝聚着Gspeeder的心血

诚挚感谢所有吉速人的付出

@李云飞  祝各位学长学姐以及准备考研的兄弟姐妹前程辉煌,一切顺利!一次简单的体验,希望能让你们的车队生涯更加完整!

@池霖 人生开的第二辆车就这么高级,也是很荣幸啦

@梅娜 弹射起步弹射制动?虽然开的像龟爬但是很刺激啊!非常的开心了

@陶书鑫 感谢云飞,非常感谢,今天下来我觉得特别的圆满。紧张的心情很久没有平复,这个车有点神奇,开了不到五分钟感觉有一个世纪,明明开得很慢但在车里就觉得特别的快非常的紧张,就感觉那些弯都转不过去一样,总是提前很多就打方向,结果铲了无数个桩。本来想好好感受这个车的性能,结果并感觉不出来,可能因为我就开过这一辆车吧。感觉就很直白,  动力很足,抓地力很大,转向很轻。对这个儿子比较满意啦~希望小九一切顺利。

@赵洪祥 这可能就是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了吧······不过这可能是我这辈子开过的最贵的车了呢。

端午节礼物二:粽子! 

端午节当然要吃粽子了,一年一度的包粽子,煮粽子,吃粽子一条龙活动继续进行。

(背着一书包草回寝室泡的小姐姐)

(包粽子包粽子包粽子)

粽子包好了,也煮好了。

所以现在要

吃吃吃!

最后

祝大家端午安康

期末都能满!绩!点!

吉速事| 大创两项目优秀结题

一个人能使自己成为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五月的报名一年的时间

前期答辩

反复修改

到最后结题

终于在六月初

于港蒲学长和董晴学姐的大创项目

优秀结题啦~

全院两个优秀结题项目都在这里啦

(↑附上结题答辩照片一张~)

作为车队两位核心成员

与车队两年相伴

有成长亦有收获

充实自己的同时

也为Gspeeders做出了榜样

在此恭喜两位学长学姐

带领的两个大创项目优秀结题~

于港蒲学长

——摩托车消音器的结构优化研究

该项目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用于2017赛季赛车的直通阻抗复合式消音器,该消音器通过将阻性结构与特殊抗性结构结合在一起,实现了体积小,背压小,消声效果良好的设计目标。该单项目同时获得2017年吉林大学“挑战杯”自然科学类三等奖;二是综合发动机转速和节气门开度进行容积可调节式的直通阻抗复合式消音器,该发明专利旨在同时实现不同转速时的不同节气门开度下的消声效果和排气动感音;三是对于单缸发动机排气系统中膨胀腔的结构研究,根据车队新一赛季的动力总成研发其排气系统。该论文已被《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杂志社录用。

此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在车队指导老师王达老师的指导下已获得吉林大学2018春季学期创新训练优秀项目,同时也感谢车队其他同学对于该项目的帮助。

董晴学姐   

——基于RFID的家居智能寻物定位系统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本项目拟利用RFID技术中的无源射频技术,克服无源射频的功率小,传输距离短、易受阻碍物干扰等弊端,开发出一套一个接受器对多个发射器,利用无源RFID技术来进行寻找物品或定位的系统,并将发射器微型化,使整个系统实际使用更加方便可靠,解决遗忘物品放置位置后难以寻找的问题。

 

学长学姐真的

超级超级优秀呐~

最后最后

再次祝贺学长学姐

大创项目优秀结题!

也希望在两位领路人的引领下

发动机组的大一队员们

继承研究精神

在吉速和大学道路上

走的更加精彩!

致谢DENSO

生活,跌宕起伏不定。

干车队尤其如此——

忙忙碌碌一段时间,接着忙忙碌碌

疲惫困倦,似乎被困在了一个圈里

可是生活总是于心不忍的给你带来一点点小惊喜

比如南门新开了家好吃的店

比如炎热天气里的小雨

比如收拾衣服翻出来的意外之喜一毛钱

再比如——

车队的赞助到了!!!

在此我们诚挚的感谢电装公司赞助的

喷油器和点火线圈

(看中吉速的公司眼光都不会太差哦嘿嘿)

下面是小编带领的“走进大老板”时间

电装(DENSO)公司

电装公司是一家面向大型汽车制造商,提供汽车技术、系统及零部件的供应商。电装致力于创造优质的产品,研究并开发先进的技术,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涉及领域
为世界顶级汽车技术、系统以及零部件的全球性供应商,电装在环境保护、发动机管理、车身电子产品、驾驶控制与安全、信息和通讯等领域,成为全球主要整车生产商可信赖的合作伙伴。
产品服务
电装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及其售后服务,包括汽车空调设备和供热系统、电子自动化和电子控制产品、燃油管理系统、散热器、火花塞、组合仪表、过滤器、产业机器人、电信产品以及信息处理设备。目前,电装共有21种产品排名世界第一。

理念和愿景
电装理念指导我们公司的行动,确保电装永远是受世界各地人们信赖的公司。我们的愿景是打造一个事故发生更少、更安全、更环保的未来。我们的一切行动都秉持我们的理念来执行:“创造价值,憧憬未来,为实现更加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
再次感谢电装(DENSO)公司对吉林大学吉速车队的支持图文|运营部

愿你的每份相遇,有始有终有归属

雨后疯长的不仅有路边的紫玉簪,

还有那些意料之外的念念不忘

下面是雨天份

队员在脱单边缘试探系列之大伞助力篇

 

所以,盆友们!

Get到重点了吗!

不知道有多少份情愫曾藏在你不经意间的邂逅

却因难以寻觅不能善终

如何成为禁欲系男/女神,

撩妹/汉于不动声色中!

不仅要进车队,你还需要一把吉速大伞啊~

在小姐姐告诉小编

她被队里“及格水平”的小哥哥迷住后,

结合队内优质小哥哥的情感生活需求的实际情况

本写手灵光一现发现商机!

决定赶出这篇推送

希望吉速大伞可以在雨天陪伴你,

甚至带来那么一丢丢的小惊喜~

当然,吉速大伞

除了高颜值和浪漫的灵魂,

还有硬朗耐造的躯体↓

尺寸参数

超大尺寸

给你一人份的宽敞舒适or两人份的亲昵无间

性能介绍

玻纤防风伞架支撑着的是210T*50D高密伞布面料,面料表面则是特氟龙三防透明防紫外线涂层,视线随着铝合金中棒下移,看到的是纯实木自动手柄,手柄严格按照人体工程学设计,力求达到舒适贴合的手感。整伞重量418g,希望可以轻盈便捷地陪你度过晴雨天,见证你和Ta的小邂逅,无声地留下联系线索。

角度展示

360°每一度都彰显低调轻奢

心动的盆友请往下拉!

(我知道你们都心动了!)

(不心动也要看完!)

价格&包装

便携自动款  RMB45.00

长柄加大款 RMB39.00


当小伙伴们纷纷下单的时候,

总有一些不一样的声音需要我们倾听!

既然点开了这篇推送,

总不能让有伞人士&誓死坚守单身狗统一战线的筒子们空手而归!

转眼又要临近期末,考试接踵而至,

今年的你还在用佛系复习法吗?OUT!

秉承着创新驱动的核心价值观,

追求卓越的吉速人儿

研发了一种新型高效实用经济的复习武器

→吉速限量定制神笔←

延续V8车身黑银红的同款主题色

使用时可在V8动力性能下

激发出极高的书写速度和激情

令书写者更具吸引力,

快速增进师生情,直达高分!

全国统一零售价:1.50/支

团购优惠价:5.00/4

购买方式

渠道一:加吉速车队官Q,留言购物清单

渠道二:购物热线18844069707,人工客服了解一下

渠道三:识别图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秀一秀打着吉速大伞的长腿小哥哥

Plus

6124

 

图文|吃笔挠头的咸蛋+Mr.Wang+想mai伞的小垃圾

FSCC Day5|冠军日!

FSCC2018第五天

吉速车队顺利完赛

总成绩869.55分位列第一名

夺取全国总冠军

耐久赛

颁奖仪式

吉速车队在本次大赛中获得

总成绩第一名

“勇哥缘梦”最佳导师奖

ANSYS答辩一等奖

赛车设计第一名

成本分析第三名

耐久性能第一名

高速避障第二名

直线加速第三名

老司机奖(耐久赛单圈成绩最快车手)

最炫赛车二等奖

轻量化大奖第一名

并获得了2019年参加德国赛的资格!

全国第一的荣耀

九代吉速人的梦想

九年磨一剑

终获今日成功

九座奖杯载满荣耀

全国冠军实至名归

我们是吉速

Champion Gspeed!

排版|Will,Rewind

责编|小九九

吉林大学吉速方程式车队完成2018赛季发动机台架试验

2018年55日下午,随着目标转矩模型验证性试验的顺利结束,吉林大学吉速方程式车队完成了2018赛季的发动机台架试验。

针对技术规则的变化,吉速车队在2018赛季开发了革命性的全新一代发动机,选用KTM 690 Duke单缸发动机为原型,应用了车队新近提出的“响应增强技术(Response-Enhancement Technology)”:该技术通过综合机械增压系统、电控气动循环阀、电子节气门、双喷油器、以及小容积进气系统等一系列特色设计,在不降低动力性能的基础上,显著提升了发动机的动态转矩响应能力,以期改善赛车的综合表现和驾驶感受。在长达5个月的设计开发中,吉速车队发动机组的同学,在指导教师的协助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攻关,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并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两项。

2018赛季的发动机台架试验历时20天,较预定节点提前10天。试验期间,车队得到了吉林大学内燃机实验室的大力支持。在试验过程中,车队同学对发动机管理系统的燃油供给、点火时刻、增压压力、以及“转矩开度”映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调试与标定,先后解决了冷起动困难、进气温度高、进气压力波动大等一系列问题。试验结果表明,新一代发动机最大功率接近60kW、在2500~6000r/min的广阔转速范围内保持82Nm的有效转矩输出、全负荷最小有效燃油消耗率低于270g/kWh——新一代发动机的各项技术参数均等同或接近于2017赛季的600cc直列四缸涡轮增压发动机,而总重则降低了20kg以上。

吉速车队“创新驱动”的核心价值观,决不是一句空话。我们有理由相信,吉速车队全新一代发动机将与吉速车队第九代赛车一起,在10月的赛场上一展风采、续写传奇;我们也相信,吉速车队追赶国际一流水平的脚步将永远不会停滞——技术革新,我们一直在路上。

图文|王达

JLU车说|杏花节的礼物还有这本粉嫩队刊

各位筒子们,杏花节都收到什么样的福利了?

有领到小礼品,看到小哥哥小姐姐吗?

有没有赚得盆满钵满?

八太子这个杏花节过得可真是心满意足

迫不及待地想要讲述他的第一个杏花节

有请小八自述↓


嗯嗯!“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在四月,杏花粉刷了南岭的风

(咳咳,八太子,说正事。。)

emm,杏花节发生了很多有趣的瞬间

三兄弟重新聚首,这次的合影还有CP档做背景有好多好多好多好多小哥哥小姐姐来看我!

春天到了,就要多活动活动身体

吉速,从娃娃抓起!

还有各种各样的小礼物,明信片书签拿到手软啊~


杏花嘉年华落下帷幕了,但美好和欢快不能停止。

所以,杏花节后继续有超大福利给各位~

三队联合队刊《车说》第三期——史上最粉嫩队刊!

(扫码即可阅读la~)

除了每次必有的车队动态

技术干货

小哥哥们的访谈

还有杏花节特别栏目哇~

来自工科生的文艺与小清新

还有车队CP的表白↓